榆林市第五医院“云端西学中”系列之七:中医基础理论
中医基础理论
第六章 病因与发病
破坏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,就是病因。
当人体在某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,人体脏腑、经络等生理活动异常,气血阴阳平衡协调关系受到破坏,导致“阴阳失调”,出现了各种临床症状,便发生了疾病。
第一节 病 因
一 、六淫
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。
六淫致病特点:
1.多与季节气候、居住环境有关。
2.既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,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。
3.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以相互影响,而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。
4.受邪多侵犯肌表从口鼻而入,或者两者同时受邪。
(一)风——春季的主气
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:
1.风为阳邪,其性开泄,易袭阳位。
2.风性善行而数变。
3.风为百病之长。
(二)寒——冬季的主气
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:
1.寒为阴邪,易伤阳气。
2.寒性凝滞。
3.寒性收引。
(三)暑——夏季的主气,乃火热所化
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:
1.暑为阳邪,其性炎热。
2.暑性升散,耗气伤津。
3.暑多挟湿。
(四)湿——长夏主气
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:
1.湿性重浊。
2.湿为阴邪,易阻遏气机,损伤阳气。
3.湿性粘滞。
4.湿性趋下,易袭阴位。
(五)燥——秋季主气
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:
1.燥邪干涩,易伤津液。
2.燥易伤肺。
(六)火——火为阳盛所升
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:
1.火为阳邪,其性炎上。
2.火易耗气伤津。
3.火易生风动血。
4.火易致肿疡。
二、疠气
概念: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。
致病特点:发病急骤、病情较重、症状相似、
传染性强、易于流行。
三、七情内伤
包括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七种情绪,若超过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范围,使人体气机紊乱,脏腑气血阴阳失调,导致疾病发生。
四、饮食、劳逸
五、外伤
枪弹、金刃伤、跌打损伤、持重努力、烧烫伤,冻伤和虫兽伤等。
六、痰饮、瘀血
1.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。较稠浊的称为痰,清稀的称为饮。
2.瘀血,指体内有血液停滞。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,或血运不畅,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。
编辑:陈晓乐 王 伟
审核:白二勤